一、合同约定的义务有效吗
合同约定的义务通常是有效的。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从法律角度看,只要合同符合法定的生效要件,如当事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合同即具有法律效力,其中约定的义务也就产生拘束力。若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另一方有权依据合同约定及相关法律规定,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如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等。当然,如果合同存在可撤销或无效等法定情形,那么合同约定的义务效力会受到影响。
二、合同约定的条件不成就如何处理
若合同约定的条件不成就,首先需依据合同条款及相关法律规定判断该条件对合同效力及履行的影响。
一般而言,附生效条件的合同,条件未成就时,合同不生效。双方应依诚实信用原则履行通知、协助等附随义务,等待条件成就或协商变更合同。若一方恶意促使条件不成就,视为条件已成就。
附解除条件的合同,条件不成就时,合同继续有效,当事人应继续履行合同义务。
若因条件不成就导致一方预期利益受损,受损方有权依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主张违约责任或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总之,应全面考量合同具体情况,结合法律规定妥善处理合同约定条件不成就的情形,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