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不具备生效条件会怎样
合同若不具备生效条件,通常处于未生效状态。
从法律角度看,合同成立但未生效,双方当事人不受合同条款约束,不必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比如,附生效条件的合同,条件未成就时,合同不生效。若合同因欠缺形式要件未生效,在补正形式要件后可能生效。
在此期间,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恶意促成或阻碍条件成就。若一方恶意促使条件不成就,视为条件已成就;恶意阻碍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若因合同未生效给一方造成损失,有过错的一方应承担赔偿责任。待合同具备生效条件时,双方需按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
二、合同不具备生效条件有何法律后果
合同若不具备生效条件,其法律后果如下:合同未成立:若欠缺合同成立的基本要素,如当事人、标的等不明确,则合同自始未成立,双方不存在合同关系。合同无效:当存在法定无效情形,如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损害国家利益等,合同无效。无效合同自始无效,双方应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有过错方还应赔偿对方损失。合同可撤销:因重大误解、欺诈、胁迫等可撤销事由签订的合同,当事人可在规定期限内行使撤销权。撤销后合同自始无效,同样需返还财产、赔偿损失。合同效力待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权代理合同等属于效力待定。经追认则有效,不追认则无效,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权。